2013年理財風向 資產配置為重點
2012/12/29
從國內市場擴展到國際市場,其中既包括在國內與國際資產之間的配置,也包括對貨幣風險的處理等多方面內容,單一資產投資方案難以滿足投資需求,資產配置的重要意義與作用逐漸凸現出來,可以幫助投資者降低單一資產的非系統性風險。從實際的投資需求看資產配置的目標在于以資產類別的歷史表現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為基礎,決定不同資產類別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重,從而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消除投資者對收益所承擔的不必要的額外風險。也就是說,隨著資產類別的組合方式日益多樣化,在同等風險的情況下,全球投資組合應該能夠比嚴格意義上的國內投資組合帶來更高的長期收益,或者在風險水平降低的基礎上提供相似的收益。反而言之,當投資者因為受到對投資項目的限制而減少投資機會時,他們只能運用該限制范圍內的狹義市場投資組合,其投資選擇機會必然受到限制,長期收益與風險狀況也將受到不利的影響。
進行資產配置主要考慮的因素
(一)影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項因素,包括投資者的年齡或投資周期,資產負債狀況、財務變動狀況與趨勢、財富凈值、風險偏好等因素。
(二)影響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狀況以及相關關系的資本市場環境因素,包括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狀況與發展動向、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經濟周期波動、監管等。
(三)資產的流動性特征與投資者的流動性要求匹配的問題。
(四)投資期限。投資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資產(如債券等)之間進行選擇時,需要考慮投資期限的問題。
(五)稅收考慮。稅收結果對投資決策意義重大,因為任何一個投資策略的業績都是由其稅后收益的多少來進行評價的。
資產配置的基本步驟
明確投資目標和限制因素
通常需要考慮到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和時間跨度要求,還需要注意實際的投資限制、操作規則和稅收問題。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就常被投資者作為短期現金管理工具,因為其流動性好,風險較低。
明確資本市場的期望值
這一步驟非常關鍵,包括利用歷史數據和經濟分析,要考慮投資在持有期內的預期收益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在這一步驟具有相對優勢。
明確資產組合中包括哪幾類資產
一般來說,資產配置的幾種主要資產類型有:貨幣市場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股票、不動產和貴金屬(黃金)等。
確定有效資產組合的邊界
找出在既定風險水平下可獲得最大預期收益的資產組合,確定風險修正條件下投資的指導性目標。
尋找最佳的資產組合
在滿足投資者面對的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選擇最能滿足其風險收益目標的資產組合,確定實際的資產配置戰略。
資產配置是一個綜合的動態過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資金都會不斷的發生變化,所以對不同的投資者來說,風險的含義不同,資產配置的動機也不同,所以最終選擇的組合也不一樣。
主要類型
總述
資產配置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從范圍上看,可分為全球資產配置、股票債券資產配置和行業風格資產配置;從時間跨度和風格類別上看,可分為戰略性資產配置、戰術性資產配置和資產混合配置;從資產管理人的特征與投資者的性質上,可分為買人并持有策略(Buy—and—holdStrategy)、恒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Strategy)、投資組合保險策略(Portfolio—insuranceStrategy)和戰術性資產配置策略(TacticalAssetAllocationStrategy)。
買入并持有策略
買人并持有策略是指在確定恰當的資產配置比例,構造了某個投資組合后,在諸如3—5年的適當持有期間內不改變資產配置狀態,保持這種組合。買人并持有策略是消極型長期再平衡方式,適用于有長期計劃水平并滿足于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買人并持有策略適用于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不大,或者改變資產配置狀態的成本大于收益時的狀態。
恒定混合策略
恒定混合策略是指保持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固定比例。恒定混合策略是假定資產的收益情況和投資者偏好沒有大的改變,因而最優投資組合的配置比例不變。恒定混合策略適用于風險承受能力較穩定的投資者。
如果股票市場價格處于震蕩、波動狀態之中,恒定混合策略就可能優于買人并持有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是在將一部分資金投資于無風險資產從而保證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的前提下,將其余資金投資于風險資產并隨著市場的變動調整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比例,同時不放棄資產升值潛力的一種動態調整策略。當投資組合價值因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也隨之提高;反之則下降。
因此,當風險資產收益率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隨之上升,如果風險資產收益繼續上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將取得優于買人并持有策略的結果;而如果收益轉而下降,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結果將因為風險資產比例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從而劣于買人并持有策略的結果。
動態資產配置策略
動態資產配置是根據資本市場環境及經濟條件對資產配置狀態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增加投資組合價值的積極戰略。大多數動態資產配置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一般建立在一些分析工具基礎上的客觀、量化過程。這些分析工具包括回歸分析或優化決策等。
(2)資產配置主要受某種資產類別預期收益率的客觀測度驅使,因此屬于以價值為導向的過程。可能的驅動因素包括在現金收益、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基礎上計算股票的預期收益,或按照股票市場股息貼現模型評估股票實用收益變化等。
(3)資產配置規則能夠客觀地測度出哪一種資產類別已經失去市場的注意力,并引導投資者進入不受人關注的資產類別。
(4)資產配置一般遵循“回歸均衡”的原則,這是動態資產配置中的主要利潤機制。
買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異同
上述三類資產配置策略是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基礎上進行的積極管理,具有不同特征,并在不同的市場環境變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同時它們對實施該策略提出了不同的市場流動性要求(見下表),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戰術性資產配置與戰略性資產配置的異同
1.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力和風險偏好的認識和假設不同
與戰略性資產配置過程相比,戰術性資產配置策略在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狀態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重新預測不同資產類別的預期收益情況,但未再次估計投資者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是否發生了變化。
在風險承受能力方面,戰術性資產配置假設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隨市場和自身資產負債狀況的變化而改變。這一類投資者將在風險收益報酬較高時比戰略性投資者更多地投資于風險資產,因而從長期來看,他將取得更豐厚的投資回報。
2.對資產管理人把握資產投資收益變化的能力要求不同
戰術性資產配置的風險收益特征與資產管理人對資產類別收益變化的把握能力密切相關。如果資產管理人能夠準確地預測資產收益變化的趨勢,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行動,則使用戰略性資產配置將帶來更高的收益;但如果資產管理人不能準確預測資產收益變化的趨勢,或者能夠準確預測但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行動,則投資收益將劣于準確地預測并把握市場變化時的情況,甚至很可能會劣于購買并持有最初的時常投資組合時的情況。
本文網址:http://www.silucanting.com/Newsview.asp?id=209上一條:
2012財富表情 另類理財亦可生財
下一條:
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 背后潛藏“三大風險”